br />\n
卢照邻解释道:“陛下用人不看才名,只看能力,能够进入崇文馆只是开始,科举及第也只是刚迈过门槛,科举揭榜一只脚迈入朝堂,之后的路才刚刚开始,你们觉得科举及第就能入仕为官,从此不用再学,高枕无忧了?”
\n
“待你见到朝中的那些英杰,见到了朝中诸多复杂的政令,政务之繁杂是你不敢去想的,穿上了官服,那才是刚刚开始,支教连入场不算,科举才仅仅只是入场的资格。”
\n
卢照邻耐心地对这个后辈道:“人一生要学的有很多,京兆府有句话其实很有道理,人要活到老,也要学到老,想要在朝中为官就要有学到老的准备。”
\n
“你要觉得不痛快,将来也大可以辞官,反正近年辞官的人不在少数。”
\n
卢照邻又将笔递上,道:“答卷吧。”
\n
李游道这才接过笔,开始答卷。
\n
如果不是担任崇文馆的主簿,卢照邻也不用对一个后辈说这么多,可在这里任职,就有教导后辈的职责,这种教导多是指点,指点前来参与支教的人要怎么做,要去哪里,或者是要如何安排两年的支教计划。
\n
记得当初皇帝还是太子时,那时候的崇文馆甚至还要借京兆府的后院建设,那时候的崇文馆只有三人。
\n
崇文馆的第一个主事是温彦博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对崇文馆意义重大。
\n
至今,那位老先生的画像还在崇文馆。
\n
再之后崇文馆才开始慢慢扩大。
\n
现在,长安城的这座崇文馆有往来文吏两百余人,这两百余人也不太够用,因崇文馆管天下所有的支教夫子,包括更遥远的天竺崇文馆与辽东的崇文馆。
\n
这些庞杂的事务,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