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当然,他主要是不明白都尉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方案未被采纳而提问。
\n
谷璞解释道:“从商鞅变法至今,重农抑商,是秦国一直以来的根本性国策。”
\n
“因为独揽朝政的吕不韦商贾出身,近些年来,秦国对商人的打压力度,比之前弱了不少。但整体来说,秦国对商人,仍是打压抑制。”
\n
“在这样的国策中,每一个生意做的有点名头的商贾,背后一定有高官贵族站台。”
\n
“而你说的那个商贾,卖的是价格高昂的丝绸生意。”
\n
“虽然这是因为月氏道上的中原商品中,以丝绸最受欢迎;但,秦国丝绸布匹的商贾那么多,能出境贩卖的,可没几个。”“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丝绸商,有一定的军方背景,不然,边军岂会允许他出境。”
\n
“有军方背景的商人,对粮草要比其他人更为敏感,一来二去,我们在本国商贾面前,毫无秘密可言。”
\n
“而盐,目前是我们在这扎根生存的唯一倚仗。”
\n
“是卑职考虑不周。”骁果断认错,他确实没想过这些东西,只想着借陇西商贾之手,解决大军的粮草。
\n
谷璞沉吟道:“不过,我们完全可以和陇西郡商贾,谈另一个生意?”
\n
“什么生意?”骁问道。
\n
“前年,也就是秦王政三年,举国粮荒,大饥;去岁,秦王政四年,蝗灾,蔽天下,自七月始,十月终,天下大疫。”
\n
“接连两年天灾,致使天下流民无数。我们可以通过商户,买卖人口,填充我军兵力、境内人口。”谷璞凝声道出自己最厌恶的事。
\n
出于心底的厌恶,他又补充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