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月氏道’,说道:“我们营地和月氏道相距不足五十里,与途经月氏道的月氏、陇西、西域各国的商队来往,很是便利。”
\n
“你觉得我们可以和陇西郡的商贾合作?”谷璞问道。
\n
刚刚骁讲述时提及,有个卖陇西丝绸商贾,想收购他运去月氏贩卖的盐,因为那些盐是买粮的资本,他才没有直接转卖成钱。
\n
从拒绝到现在,骁一直心疼的不行。
\n
因为,陇西郡的那个商贾,一斤盐,开价两百钱。
\n
秦国国内,最多的粗盐,价格在一百钱到一百二十钱之间。
\n
印盐、盐的价格,三百钱起步。
\n
他们的盐同为手工作坊盐,质量却要比市面上的印盐、盐强很多。
\n
两百钱,算是公道价。
\n
毕竟,商贾两百钱拿走,运回陇西郡甚至更远的地方,途中会有不少的费,而且他还要从上面赚取一些利润。
\n
高价的印盐、盐,买主都是王室贵族和富商大贾,一斤五十钱起步都赚不了的话,又怎么能说盐是战国时期最赚钱的生意。
\n
“是。”骁紧跟着话音应道:“我们还可以通过他来购买我们急需的各类物资,如:粮食。”
\n
“虽然我们从月氏人手里买到了粮食,但月氏人主体和匈奴人一样,以游牧为主;平时只会拿出极少的一点粮食,卖给月氏道上来往的商队。”
\n
“试着接触接触,可以在他那儿买粮,但每次的数量不能多,也不能频繁购买。”谷璞若有所思道。
\n
“我不太明白都尉的意思?”骁自己设想的大军粮草解决方案大体被驳回,有些不明。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