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精英挤占普通人生存空间、部分核心商品价格飙升,似乎也属于合理的淘汰机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么说来,那些在逍遥城外务农的农民倒是被王遥小瞧了。
茶摊老板那个近乎慈善的茶价,使得王遥误判了那些喝茶农民们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他们或许在逍遥城属于底层,但他们在整个东州,似乎也算得上是前百分之五的人上人了。
不过,王遥小瞧还是不小瞧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苦”的存在。
农民在逍遥城吃苦可能有很多原因,最核心的原因无非是两点。
受教育程度太低。
生活惯性施加的束缚。
越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越没有自我。他们会追求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来弥补自身独立人格的缺失。
具体表现就是“故土难离”、“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社会风评”、“对自己的信仰一知半解”、“对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人生的追求没有明确的判断”等等。
“见世面”并不能改变“故土依赖症”,因为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不足以将自己所见所知的信息组成完整的逻辑回路。
能改变他们的,只有最基础的知识以及部分心理疾病。
比如很多人觉得,切实的利益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素质。就像《管子·牧民》中所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就算让一个人从劳动力价值低的环境生活二十年,再让他去劳动力价值高的环境生活二十年。他也只会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并不会改变他缺失独立人格、追求认同感的事实与观念。
在劳动力价值低的环境里,他可能家里琐事都要亲力亲为,不舍得买吸尘器和洗衣机。
但是在劳动力价值高的环境里,他认识到自己劳动的真实价值之后,他就会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去购买洗衣机和吸尘器,降低自己在生活中的工作时间。
但是对受教育水平低的人来说,环境带来的持续性影响是不会改变的,就算他身边的环境和主流价值观也同时发生了剧变,他也很难改变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
因为他们没有自己在心境或者说精神方面的思维逻辑,只有在物质方面的对比作为认知逻辑。
这种人想要改变,那就只能从最基础的知识着手,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教他们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