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还没这么急切。
\n
与急功近利相反的是,自然哲学是给后世打底子的——他又不痴心妄想有生之年看到统一四大基本力。
\n
既然不急于一时,那就得稳扎稳打。
\n
一面开办书院遴选学生,给他们相应的社会地位,扶持起对应利益团体。
\n
一面则让领头羊带着骨干推陈出新,慢慢演化,建立基于自身文化内涵的体系。
\n
哪怕吃刘三炮嚼过的内容,都不能直接给学生看译本。
\n
只有依靠自己思考衍生出的本土文化,才越是稳固。
\n
要是全盘西化,那还有什么意义?
\n
李诚铭听得不尽明白,也不懂什么叫殇了,只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难怪陛下挑选的译本都这般古远,原来是不想影响了学生的本我。”
\n
朱翊钧呵呵一笑:“本我,这个词用的对,确实是为了保持本我,不过不止是学生的。”
\n
“还有,也不是我故意挑这么古远,而是西洋这千年来,力学思考同样不进反退。”
\n
“比咱们好不到哪里去。”
\n
这时候伽利略跟牛顿都还小着呢。
\n
自然哲学也未成体系。
\n
得等到依托哲学思辨,将判断是非的权威,从教会引用圣经,下放到科学论证,也就是去中心化后,才有这些人开宗立派的份。
\n
这一点,跟如今的大明朝,多有相似之处。
\n
朱翊钧将手中的《计算之书》塞到李诚铭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