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不少大师还专门写社评推荐此书。
\n
诸如一直没有发声的蔡元培,就在报纸上发表评论说道:“若想了解经济学,全世界范围内单看秉文之《小岛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便已经是足够了!”
\n
蔡元培实际上一直以来对包国维的评价,属于一个褒贬不一的状态,他能够如此自豪的喊出这句话,足以见得其中的地位。
\n
在短短半个月内,民国社会上便掀起了学习经济学的热潮。
\n
在金陵大学任教,并且在国府有多个重要职务的马寅初教授,还公开发表言论。
\n
“而今之世界,欲兴邦国,经济之道绝不能缺少!学经济之道,秉文之《宏观经济学》绝不能不学!”
\n
再有,原本在北大有着“文学天才”之称的话题人物,钱钟书。
\n
竟然也受到包国维的影响,开始学习起了经济学。
\n
甚至他仔细研读《宏观经济学》,在报纸上接连发表了好几份分析文章。
\n
便连包国维看到这几篇文章,都不禁感慨,天才就是天才。
\n
钱钟书在民国被称作“博学鸿儒”“文化昆仑”还是有道理的。
\n
即便是在他不太擅长的经济学领域,通过学习之后,也能够写出偏僻入理的分析文章。
\n
千不该万不该,钱钟书遇上了自己这个耍赖皮的重生者,事事都被压了一头,以至于从一开始的“针锋相对”,到现在对方的“顶礼膜拜”。
\n
他钱钟书不是输给了自己,而是输给了人类将近一百年未来的发展。
\n
不过,这些事情都是次要的。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