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不过。
\n
可包国维还是想要以曼昆的那本《宏观经济学》为原型,将二者相互结合起来。
\n
后者成书更晚,经济学理论也会更加成熟一些。
\n
最为关键的是,曼昆版本的《宏观经济学》,更加的简洁明了,而且案例分析更加生动,贴近现实。
\n
这显然,对于还不够了解经济学概念的民国学子来说,要更加的友好。
\n
普适性是包国维一直以来写书的重要原则。
\n
只要,包国维能够将《宏观经济学》搬运到这个时代来。
\n
以后世成熟的理论,和更加经受住长久检验的内容,必然是对于这个时代的降维打击。
\n
在专业领域上他倒是不用自我发挥了。
\n
只要改编一些,不符合当前时代背景的内容。
\n
将两本书相互结合一番,改变一下其中这个时代没有的事例。
\n
这并不用耗费多少精力。
\n
他脑袋里面有许多优秀经济学专家的讲课内容。
\n
到时候依葫芦画瓢,再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想必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n
拜别了蒋梦麟和胡适之之后,包国维回到自己的校舍。
\n
刚刚在北大住下,便开始着手准备相关作品的创作了。
\n
当然,了解北大当前教材情况,和国内各项经济数据,这方面就交给蒋梦麟来协助了。
\n
(本章完)\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