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都是针对隐公元年、二年而发。
\n
剩下的,则只是随意圈注了一下,表示暂还未读懂。
\n
而隐公元年,春秋史书上,发生了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
\n
谷梁春秋对此的评价是:段叔作乱是傻帽,该杀,但郑伯杀他不对,因为郑伯是故意放纵段叔作乱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无视段叔,安心治理国家。
\n
学术上,谷梁由此衍生出亲亲相隐。
\n
赵煦针对这一节,故意的问了一句:若郑伯擒而不杀,以仁义礼法诫于段叔,则段叔将何以对郑伯?
\n
看似是仁恕满满,其实恶意满满。
\n
既隐喻了赵煦上上辈子,对他的二叔如今的雍王后来的徐王赵颢的处置办法——恶心他!用‘朕都是为了王叔好’的理由折磨他!
\n
于是,不过三年,徐王赵颢便在痛苦、绝望与无穷无尽的恶心中死去。
\n
赵煦兵不血刃,不伤自己丝毫名声,就让一位亲王,在痛苦、屈辱和绝望中死去,而且,他还不能和人诉苦!
\n
同时,这也是赵煦对儒学的态度。
\n
一個工具!
\n
合则用,不合则弃。
\n
只要有需要,赵煦是可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拿孔子之矛去攻孟子之盾。
\n
这是赵煦在现代留学最大的成果。
\n
十年留学,让他完成了对儒家的祛魅!
\n
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也摧毁了一切儒家士大夫曾经加诸给他的儒家神圣光环。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