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很快就被人否决了。
\n
原因很简单,北方诸路和西北诸路的士子,本来就考不过东南六路的士子。
\n
光增加解额,根本无法缓解这些地方的士人对功名的渴求。
\n
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因为大宋科举省试的最终录取人数是和天下诸路军州的解额挂钩的。
\n
熙宁以来,这个比例一般是十比一。
\n
也就是每十个解额,对应一个正奏名进士。
\n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诸路和西北诸路的解额增加后所产生的进士名额,恐怕最终多数都会落到东南诸路等教育强路的士子头上。
\n
于是矛盾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变大了。
\n
吕大防则提议,增加对诸科举弱路的县学、州学投资。
\n
譬如提高州学、县学的教谕、教授待遇、编制,由朝廷增加对州学、县学的学田拨给,增加县学、州学的学舍,并提高对地方士子的福利待遇等等。
\n
但,这个办法,对当前的困局,没有什么卵用。
\n
不过,赵煦还是接受了吕大防的建议,并命其写成札子,送都堂和礼部讨论。
\n
在拿出具体方案后,再送到他面前来审议,以形成最终的制度、法令。
\n
无论怎么讲,提高科举弱路的教育投入,是一项成本很少,但收益很大的事情!
\n
吕大防得了旨意,当即称贺拜谢。
\n
他曾在横渠先生张载门下求学,亲历过陕西士人求学的艰辛。
\n
但如此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