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比赛尚未开始,郑荨还是没有忘了自己的首要任务滴,这第二日白日里的行程,她定在了河北唐山,大唐兴国禅寺
站在重修记事碑前,二凤老祖宗指尖反复摩挲着"贞观十九年"几个字
"此碑所记...是朕当年驻跸之处?"老祖宗忽然开口,声音带着胸腔共鸣的磁性,目光扫过碑文中"唐太宗东征凯旋建寺"的段落,眉头微蹙,"只是这'大唐兴国禅寺'的形制,为何与长安弘福寺多有不同?"
郑荨对上二凤老祖宗那双深邃如寒潭的眼睛,他身后的山门忽然传来风铃轻响,檐角铁马在雨后阳光里折射出细碎光斑,似与史书中"贞观军容,金戈映日"的记载叠印在一起,恍惚间她的嘴唇嗫嚅,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李世民见郑荨这副模样,皱了皱眉继而道,"朕自安市撤兵后,常思辽东未竟之业,不想到了千年之后,竟还有机会重游此地"
众人继续沿着青石板路往寺内走,两侧的花椒树还挂着雨珠。回过神来的郑荨指着山门上"大唐兴国禅寺"的匾额解释:"老祖宗,唐贞观年间建寺后,这里历经战火,76年唐山大地震时只剩基址。现在的建筑是2003年按考古资料复建的,特意用了唐代的鸱尾造型和举折之法。"
二凤停在天王殿前,仰头看那组莲花形斗拱,思索着郑荨的话,是啊,唐山大地震如此惨烈,他又怎能期望这里依旧保存完好呢?现在这里虽只是后世重建之地,但依旧保留了他大唐风貌,真是可喜可贺
"当年朕命将作大匠阎立德营建玉华宫,亦用此等斗拱。只是那时辽东战场,将士们住的还是牛皮帐篷。"他的声音低沉下去,目光落在殿内笑容可掬的弥勒佛身上,"安市城久攻不下,朕班师时曾对将士们说'虽少有功,未臻大勋',不知后世如何评说这场东征?"
郑荨引着老祖宗到后院的碑廊,那里立着几块从唐代遗址出土的残碑。一块《平辽颂》残片上,"贞观十九年夏,王师克盖牟城"的字迹仍清晰可辨
"陛下您看,唐军当年攻克辽东十城,迁徙百姓七万余口,这在《新唐书》里有详细记载。"郑荨指着拓片上的数字解释,"驻跸山之战您以四千骑兵破十五万敌军,至今仍是兵法教材里的经典战例。"
二凤老祖宗却含泪摇头,手指划过另一块记载后勤的残碑:"隋炀三征,皆因馈运不继。朕已命人在辽西置粮仓,又有水师从莱州出海,为何还是困于安市城下?"
他的指尖停在"秋七月,霜雪早降"的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