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整合不足以及人才外流!
老祖宗们,虽然我们还没有去广东,但我还是想提前说说它,这是一个很神奇的省份!你们敢相信,这是个“封建”与“现代化”并存的省份吗?当然这是我个人对广东的印象,不是什么“广东人吃福建人”,也不是“万物皆白灼”!而是广东的“排外文化”
嗯,或许“排外”一词也不太严谨,但是我感觉可以略微解释一下汕头政策执行与资源整合不足这一问题
潮汕宗族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严密的社会网络,传统商业活动高度依赖“宗亲-乡谊”体系!在改革开放初期,汕头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式经营,核心岗位由宗族成员把控,外来职业经理人难以进入决策层,供应链合作优先倾向同宗同村企业,形成“内部闭环”
例如说1990年代汕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70%的上下游合作发生在宗族关联企业之间,这种“熟人经济”虽降低交易成本,却也阻碍了外部资本的深度介入
而同期深圳通过“三来一补”政策广泛吸纳外资,形成开放型产业生态,汕头外资占比却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再者他们的宗族文化强调“内外有别”,这种观念渗透到经济领域,表现为对非本地资本的谨慎态度,这个不说远的数据,去年汕头外商直接投资还仅为深圳的1/80,民间投资中省外资本占比不足15%,远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
这就是他们资源整合不足的体现,至于政策执行,老祖宗你们敢信,潮汕部分乡村此前存在“宗族代行权力”现象,甚至出现过“族规大于国法”的情况!
90年代汕头骗税案中,部分宗族包庇企业虚开发票、伪造出口单据,形成“地方保护主义”链条。1999年查处的“807”特大骗税案涉及110多个宗族关联企业,涉案金额达32亿元,直接导致汕头信用崩塌,被国家列为“重点监管地区”!
随后2010年前后,汕头部分工业园区土地征收中,宗族势力阻挠拆迁,导致华为、腾讯等企业的落地计划流产!
宗族网络还影响了政策执行的公平性,使得特区优惠政策难以普惠性落地!早期经济特区的土地批租、税收减免等政策,多向宗族背景企业倾斜,外来企业难以获得同等机会
2015年汕头推出的“人才引进计划”中,符合条件的外地硕士因缺乏本地人脉推荐,落户审批周期比本地户籍者长3个月,导致当年引进人才中60%放弃入职!
而深圳通过“积分落户”“人才公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