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军功;
\n
等战争结束之后,再由上官把阵亡将士的尸首,以及长安朝堂下发的赏赐、抚恤送回此人的家乡,交到此人的妻儿老小手中……
\n
但你要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有功阵亡将士,需要长安朝堂做的工作量。而这样的有功阵亡将士,马邑战场有至少两千人。
\n
此外,还有将近四千人,虽然生前没有实打实的武勋,达不到个人三等功的判定标准,却也是有功于宗庙、社稷的烈士。
\n
这些人,也同样需要抚恤;
\n
且这些人,虽然没有达到个人三等功,却能分润到这场战争中,马邑方面军获得的集体功勋。
\n
对了;
\n
此战,马邑方面军经过长安朝堂商议,最终决定授予集体一等功。
\n
算下来,这已经是博望侯程不识以主将的身份,第二次率部拿下集体一等功了。
\n
本来该是特等功的。
\n
毕竟按照刘荣战前的承诺:此战,程不识所部驻守马邑,只要能让单于庭主力无法‘及时’回援河套,那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无论河套是否到手,程不识部马邑方面军,都能课集体特等功!
\n
这也不是刘荣给程不识开后门。
\n
因为按照《新则》关于集体功勋的判定标准,集体特等功最核心的判断依据,不外乎一句:在【明显】的劣势兵力下,【完全】挫败敌军战略意图,并以【合理的损失】作为代价,为本方战略目标作出【极大贡献】。
\n
很显然,程不识所部在此战的表现,勉强能够得上这个标准。
\n
以五万兵马,面对单于庭主力十几二十万兵马——【明显】的劣势兵力满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