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一块水草,牛羊啃食十几日,游牧之民便要迁移换一块草场。
\n
这导致游牧之民的人口流动极为频繁、流动范围极大。
\n
再加上草原特殊的地理特征,也根本不存在设置关隘,监控、掌握人口流动走向的可能性。
\n
在汉家,在农耕文明的社会运转逻辑中,人口流动,是社会动乱最根本的源头。
\n
因为人口流动与否,对于一个县、一个郡而言,治理难度以及治理所需的精力,是差着十万八千里的。
\n
在人口流动几乎被禁止,且受到严格管控的当今汉室,一个县需要治理的,就是当地户籍的几千、几万户农人。
\n
不单人口数量稳定不变,甚至就连被统治的人,也几乎是不变的。
\n
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天是本县之民,便一世都是本县之民。
\n
没有流动人口,没有外来因素对当即社会生产、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
\n
对于一个县令而言,唯一需要做好的事,便是将治下,这固定的几千、几万户人家治理好。
\n
甚至可以根据具体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安排!
\n
比如:张三种不好地,得隔三差五派个农稼官去指导一下,然后让张三带带左右相邻;
\n
李四年轻时在街头混过,有个啥事儿需要打听,找李四准能问到蛛丝马迹;
\n
孙五祖上当过官儿,在官场有点人脉,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让他帮忙牵线搭桥,与周边郡县,亦或是上一级属衙往来联络;
\n
钱六老实本分,儿子也多,有个啥兵役劳役的,从他家征丁准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