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最初,是在战国初期,墨家内部三分,曰:相夫氏,相里氏,邓陵氏。
\n
说白了,就是有这么三个人,各自带走了一部分骨干,去往了不同的地方开枝散叶,导致墨家自此分裂成三部分。
\n
其中,邓陵氏入了楚,逐渐朝着游侠的方向发展。
\n
相夫氏入齐,则偏重于墨家‘善辩’的特性,朝辩论家的方向一路狂奔。
\n
唯独剩下个务实派:相里氏,于商鞅变法之后入了秦,凭借墨家严谨的科学态度,投身于器械制造、科学研究当中。
\n
要说这三派,是否就此分道扬镳,成了三个不同的学派?
\n
倒也不是。
\n
说起来,这三个流派的学术理念、最终目标,依旧是墨家最开始的:兼爱非攻。
\n
只是在达成目标的方式上,三者采取了各自认为最有效的方式。
\n
——邓陵氏入楚,认为和平就应该是行侠仗义得来的,只要墨家充分充当侠客的角色,就能通过名望和影响力感染天下人,从而阻止战争的发生。
\n
相夫氏入齐,则坚定的人为:人世间的道理,都是通过辩论辩出来的,只要具备高超的辩论技巧,就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那些意图发动战争的王公贵族劝回正道上。
\n
唯独相里氏入秦之后,无比准确的判断出:结束战争的方式,只有天下大同。
\n
只有天下统一了,天底下再也没有第二个国家了,战争才会结束,天下人才能得到长久的和平。
\n
于是,明明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却开始帮助变法图强后的嬴秦,制作起了先进的武器军械,以及各类民用器械。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