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n
他们压根儿就没记起来。
\n
准确的说,他们压根儿就不记得,也不知道太宗皇帝元年,有一个叫公孙弘的年轻人,和贾谊一起做了博士。
\n
此刻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也不过是给公孙弘,以及御榻之上的刘荣一些体面而已。
\n
这能怪公孙弘吗?
\n
很难评。
\n
若说能怪,那汉室对博士这一职务的彻底架空,使博士根本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让这种说法对公孙弘显的有些不公平。
\n
可若说不能怪——贾谊怎么说?
\n
晁错怎么说?
\n
都是博士,还都是儒六经之一的博士。
\n
《春秋》博士贾谊,能成为风华绝代的贾长沙;
\n
《尚书》博士晁错,甭管他是非对错,好歹是玩儿了一出大的,在史书上留下了专属于自己,且浓墨重彩的一笔。
\n
怎么到了你公孙弘这个《诗》博士,就二十多年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最后只能灰溜溜回家沉淀了?
\n
说白了,公孙弘所谓的‘自觉术业不精,故归乡精进’的说法,满朝公卿大臣没一个买单。
\n
——说得好听!
\n
——不就是郁郁不得志,最终灰溜溜跑回家乡了嘛!
\n
你看看你看看;
\n
曾经二千石的《诗》博士、真二千石的太中大夫,如今这不——劈脸不要的跑来长安参加科举,穿着四百石级别的官袍,出现在宣室朔望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