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再者,便是当年的贾谊,实在是太过于光芒万丈。
\n
即便是被贾谊的光芒所埋没的,也基本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n
——《尚书》博士晁错!
\n
——汉法鼻祖张释之!
\n
——文景交际袁盎!
\n
哪个单拎出来,知名度都远比公孙弘这个透明人要高。
\n
尤其是过去这三十几年,无论是郁郁而终、英年早逝的贾谊,还是志向远大,却被先帝牺牲掉的晁错;
\n
无论是华夏历史第一位法官,又或是故交友朋遍天下的政坛常青树袁盎——这些人但凡还活着,就基本都还活跃于政坛之上,甚至直接就是活跃于长安朝堂。
\n
贾谊没说的,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汉室朝堂内外的舆论焦点;
\n
晁错也差不多——一手《削藩策》,俨然一副无论成败,都必将名垂青史的超然地位。
\n
袁盎虽差些,但也好歹是三十年如一日的活跃在政坛上,想让人把他忘记都难。
\n
反观公孙弘,从太宗元年,一直到太宗后元三年——即太宗二十四年,在长安做了整整二十五年的博士;
\n
二十五年!
\n
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五年?
\n
在这个时代,甚至有很多人都活不到二十五岁!
\n
结果公孙弘这二十五年,却愣是在长安没有找到半点影响力、丝毫存在感。
\n
甚至就连此刻,那些流露出‘哦,想起来了,当年是有这么个博士’之神色的公卿百官、功侯贵戚,其实大半也都是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