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夸大之语,所以要想想办法……
\n
辽东郡西安平县南境的安平口外,驶来了二十余艘船只。
\n
当中一艘大舰之上,沙门镇将钟离克正用吴语和镇长史胡和商谈。
\n
“昔年你家先人共北上几次?”钟离克问道。
\n
胡和立刻答道:“一共三次,还有一次返程时带上了高句丽使者。嘉禾六年(237,东吴年号),高句丽扣押我先祖,后害之,送首入魏。自此以后便没再泛海北上。”
\n
钟离克感叹了句:“孙仲谋确有几分眼界,却没眼光。”
\n
胡和默然。
\n
当年孙权为了对付曹魏,确实搞出了很多让人刮目相看,最后又无语凝噎的操作。
\n
首先是拉拢襄平公孙渊,嘉禾二年(233),以张弥、许晏为使,携带珍宝财货,数千人浮海北上,至辽东上岸,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n
公孙渊觉得曹魏离得近,东吴离得远,一旦有事,东吴未必能救得了他,于是杀了东吴使者,传首洛阳。
\n
为此事,孙权大怒,欲发兵浮海征辽东,为群臣劝阻。
\n
但他不甘心,于是又拉拢高句丽。
\n
但平州五郡沿着海岸一字排开,彼时高句丽也未来得及夺取东沃沮,东吴要想联络他们,在海边登陆上岸不太可能,很容易被魏军截住——其实还有一招,即绕过朝鲜半岛,走日本海,航行到高句丽东部的羁縻地区,上岸后至丸都,但这条航线比黄海还危险,风浪更大,显然不太可能。
\n
其实,东吴使者三次入高句丽,走的是鸭渌水,即溯鸭绿江而上,登岸入城。
\n
但高句丽虽然满身反骨,终究觉得东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