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阿佛和。
\n
高句丽户口四五十万,可战之兵五万,实力今非昔比。
\n
九十年前的东川王,可只能调动二万兵马与毌丘俭大战,彼时全国可战之兵最多不过三万人罢了。
\n
而今几乎翻了一倍,国库也大大充实,为何还低三下四?
\n
对中原王朝奴颜婢膝,虽然捞到了里子,但面子的折损是不折不扣的,你以为不憋屈?
\n
美川王时代开始改革,国力大增,至今已三十多年,高句丽诸部贵人、朝廷将官的自信心大增,扩张的欲望如同燎原之火,怎么都扑不灭。
\n
为此不惜参与辽东战事,虽然数次败于慕容鲜卑,让这场火有所降温,可也不是全无所得,火并未熄灭,甚至还旺着呢。
\n
所以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n
而除了这两派之外,便是“投降派”了。
\n
说投降也不准确,因为他们不会真的投降梁人,对高句丽还是忠诚的,只不过是策略方面的分歧罢了。
\n
比如大加乙童就觉得现在不是侵占平州的好时机,不如先交还回去,以后再想办法。
\n
他甚至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
\n
正面则是梁人不可能往带方、乐浪二郡投注太大精力,即便一时交还了,他们也经营不好,此二郡便是高句丽嘴边的肉,时机成熟就能吃下。
\n
而今就该放低姿态,臣事大国,加紧把东沃沮、北沃沮消化,再寻机把宿敌肃慎彻底击溃,待到可拉出十万大军的时候,便可待时而动了——彼时若中原丧乱,他便支持与中朝翻脸。
\n
反面则是当年得来的原话了,其人数谏东川王不要侵辽东,王不听,得来看着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