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他们是关中大学地质系的学生,以秦浩的影响力,一个电报这些有志青年纷纷踊跃报名,甚至连工钱都不要,还自带工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个手持简易的测绳、木桩和水平尺,在尘土中大声吆喝着指挥。
“这边!往下挖深三尺!”
“拉直!不准歪!”
“填土夯实!使劲砸!”
他们的声音嘶哑,眼神却透着光。
更加让郝县长感到惊奇的是,工地周围荷枪实弹的保安团团勇,身着统一的灰色制服,神情肃穆,警惕地巡逻着。他们的目光鹰隼般扫视着工地。
整个喧嚣热烈的工地,在以一种高效的速度运转着。
近千人同时在狭长地带上劳作,尘土漫天,喊声震耳,竟无大的混乱。号子声、镐锹声、指挥声混杂成一片奇异磅礴的交响,驱散了原野上的死寂,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生机。这与他沿途所见的凋敝、绝望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对比。
郝伟成看得心潮澎湃,自从他来到滋水县,看到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灾区,除了县城还算看得过去之外,所有村庄都是一副破败、落寞的景象,唯独这白鹿原,一派生机勃勃,这也更加让他好奇,究竟是谁能组织起这么大规模的工程。
带着强烈的好奇,郝伟成加快了步伐前往白鹿村中心。他在村口及安置点边缘,被保安团礼貌但坚决地拦在外面观察,看到的情形更让他笃定了想法:木牌管理的灾民分区域安顿,登记有序;临时灶房外排着相对整齐的领粥队伍;老弱妇孺在棚区做些缝补、编织等轻活……
虽然简陋艰难,但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是混乱年月中难能可贵的“有序”。
与其它地方灾民聚集后必然滋生的绝望、暴戾气息截然不同。
“这位白家大少爷真乃济世之才!竟能将如此险局梳理得这般妥当!”
郝伟成在树荫下歇脚时,忍不住对身边的随从感叹:“若得此人相助,何愁灾情不靖!”
他迫不及待地向遇到的村民打听白家大少爷的所在。“老哥,请问白家大少爷此时在府上还是工地上?”郝伟成拦住一位看起来像本地村民的老者,态度殷切。
“大少爷?”老者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指了指村西头气派的白家宅院:“他这会儿多半在白家,要是没有就去祠堂看看。”
“多谢老丈。”
郝县长顺着对方手指的方向,来到白家大院门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