谞,甚至成为了太平道的忠实信徒,要以一介宦官之身,参与黄巾起义。
\n
念及此处,叶横舟不由得心下感慨,明白自己这支黑山军,虽然算正在脱离“草台班子”这个阶段,可要发展壮大到雄踞一方,乃至倾覆天下的地步,却还需要网罗天下人才啊。
\n
想着这些事,他与张晟一道,遥祭了大贤良师,便算是入了太平道门墙。
\n
然后,张晟便讲解起了这本《太平洞极经》的来历。
\n
太平道虽上承道家之祖老子的《道德经》,渊源自黄老,法授天人,可其中流传的道法,却是几经流变。
\n
最初,太平道人修炼的经典并无名目,是成帝时期的道主甘忠可,将之整理成册,名为《包元太平经》。
\n
此时,经过汉宣帝“霸王道杂之”、汉元帝“牵制文义,优游不断”的统治后,儒家经学已经通过一系列礼乐制度改革和十四家经学博士牢牢把持朝政的格局,将汉武以来,“独尊儒术”的口号,变成了既定的事实。
\n
皇朝龙气体制,也在此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可就是在这种繁荣下,却隐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今文派的经典,被家传的经学博士们一代代地阐发,变得越发僵化,而且经学大儒,有很多都是家学渊源,并不通晓政务,有的甚至道德低下,以至于祸乱一方。
\n
由于龙气体系的存在,这些大儒们能够从皇朝气运中获得力量,致使底层民众根本就难以反抗,春秋时期那些刺客们所行的“匹夫一怒、血溅五步”之事,都变得难上加难。
\n
就在这个儒门龙气体系极度繁荣的时期,却忽然发生了一次震惊天下的灾异——“荧惑守心”。
\n
荧惑是灾难之星,心宿则是天上的明堂,乃天子布政之所,“荧惑守心”,就是灾星停留在明堂内,意味着天子将有大灾难。
\n
成帝大怒,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