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瑄果断的性格来看,绝对不是要当权臣。
\n
历史上权臣没有几个好下场,哪怕自己安稳,后代子孙不得好活。
\n
唯一解释就是,李瑄想要代替大宗。
\n
“清臣之言,皆为假设。我笃定安禄山如果造反,圣人不会罢免杨国忠。而且圣人会招我回去,让我带领久未训练的南衙禁军和新招募的士卒,但凡有一点差池,圣人都可能杀了我。”
\n
“大丈夫顶天立地,我敢拍着胸脯说,我死以后,大唐将没有未来。我不能死,只能出此下策。”
\n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儒家的经典,但自古大臣往往混淆,将君王看得至高无上。这是一个国家灭亡的因素。”
\n
李瑄没有点明自己举事的时间,自己是否想谋朝篡位。
\n
他知道他现在还不能承诺只是为了辅佐新君,效伊尹、霍光故事。
\n
因为李瑄要笼络他的利益集团,就不能只是如此。
\n
他有更重要的使命!
\n
他在谋划这个时代难以想象,且无法认同的事情。
\n
来到这个世上,要倾尽全力,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n
哪怕无法改变,也证明自己曾经努力。
\n
受国以垢,是为社稷之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之王。
\n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n
在周朝的时候,如果国家发生饥荒灾祸,国君需依礼食素、停乐甚至戴孝,一直持续到饥荒结束为止。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