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李瑄的《菊》一诗寓意颇深,历经寒冷,而最终雕零。
\n
可以延伸想象,是李瑄,是杜甫,也是王维。
\n
杜甫和王维感触良多的同时,诗兴大发,各吟一首菊,互相品读,兴致盎然。
\n
他们逗留许久,跨过这开满菊的小院,向日落的地方而去。
\n
“子美,杨国忠将你的仕途之路断绝,我只能让你成为我的僚属,你愿意去西域吗?”
\n
一番别样的游离后,回到驿站旁的酒肆饮酒,李瑄向杜甫询问道。
\n
他知道杜甫不再为官后,诗风已然大变,但被被认为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n
比如杜甫不久前所作醉时歌。
\n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落。
\n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n
最后笔锋一转,甚至说道“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n
将圣人孔子,和大盗盗跖一起说出,作为“奉儒守官”,标准儒家的杜甫,很意味深长。
\n
明显是明嘲儒术,实际上暗讽刺时政,乃至李隆基。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感慨,和自身遭遇的愤懑。
\n
“郡王麾下人才济济,杜甫无能,家中也有妻儿照顾,无法再为李帅效力。”
\n
杜甫婉拒李瑄的邀请。
\n
以前他想济世安民,充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经过数年为官后,心境大有改变。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