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逐云施展轻功,紧紧追赶,始终与黑袍女那队人马保持着十余丈的距离。
转瞬间,那队人马过了一座石桥,眼前道路一分为三,均是以石板铺就。却见大队人马纷纷朝着西边那条道路奔去,而黑袍女与那棒槌女子,领着余下十几骑,沿着中间大道疾驰。
不多时,便来到一座城门前。
抬眼望去,只见城门上高悬一匾,上书“宣阳门”三个大字。
易逐云微微一惊,心想:“此处莫不是王城?那棒槌女子难道是忽必烈的妃子?”
此地原是金朝皇城,金亡之后,如今成了忽必烈的王城。但见城墙高耸,足有四五丈高,气势巍峨壮丽。城墙上守卫森严,个个精神抖擞,尽显威严。
但那宫殿琉璃瓦色彩大红大绿,与临安皇城的淡雅截然不同,足见金人和蒙古统治者的审美,远不及宋朝皇帝。
易逐云又想:“若是那棒槌女子和黑袍女打开包裹,瞧见兀良合台的人头,我这所有谋划,可就全泡汤了!只是这王城守卫如此森严,尽是忽必烈的亲卫精兵,也不知暗藏了多少高手。”
略一思索,心中已有计较:“待得晚间,我便闯上一闯。倘若事不可为,索性放一把火,烧了这宫殿!”
当下转身离开内城,略作打听,便寻到了崇文观。走进观中,但觉一片清幽寂静,石缝之间杂草丛生。
易逐云来到大殿,只见殿中供奉着三清神像,两个小道童正在整理供桌。
小道童转头瞧见易逐云身着蒙古兵服,脸色骤变,急忙上前,躬身行礼,恭恭敬敬地唤了声:“官爷。”
易逐云问道:“高先生在何处?我有要事与他相商。”
一个小道童恭声道:“回官爷的话,高先生不在观中。”
易逐云追问道:“去了哪里?”
那小道童支支吾吾,半晌才道:“官爷,这……小的实在不知啊。”
易逐云心中大奇,绕过正殿,径直往后院走去。寻遍十几间房舍,只见到几个老道士,心中愈发疑惑。
回到大殿,易逐云一把抓住一个小道童,厉声喝道:“高先生究竟去了何处?”
那小道童见他这般凶神恶煞,吓得浑身发抖。要知道蒙古人杀人如同杀鸡一般随意,就算杀个小道童,最多不过受些鞭刑,无需抵命。
那小道童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官爷,高先生去了哪里,您应该比小的清楚啊!”
易逐云怒声道:“到底怎么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