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在民间争议不断的当下,我们需要从科学的角度深入剖析,还原转基因技术的真实面貌。果壳网知名科学人士、科普作家云无心,凭借其在食品科学领域的深厚学术背景和丰富研究经验,为我们带来了极具价值的见解。
云无心是清华大学生化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也是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多年来,他专注于食品研发与科普,致力于将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大众,着有健康科普畅销书《吃的真相》系列,在食品安全与营养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
一、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本质
云无心指出,转基因技术本质上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中育种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基因层面来看,它与传统育种技术都是对生物基因的操作,只是转基因技术更为精准。传统育种,比如杂交育种,是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这个过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混合与筛选,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而转基因技术则是将特定的、功能明确的基因,如抗虫基因、抗除草剂基因等,直接导入目标作物中,精确改变作物的某一性状,极大地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育种效率 。例如,科学家将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基因转入水稻中,使水稻自身能够产生对害虫有毒性的Bt蛋白,从而具备抗虫能力。这种精准操作就像在电脑文件中直接修改特定内容,而传统育种更像是在大量文件中筛选整合。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之真相
1. 基因的消化与吸收:许多人担心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会进入人体并改变人类基因,云无心从科学原理上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解释,基因的本质是DNA,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会像其他食物中的DNA一样,大部分被降解成A、T、C、G这4种核苷酸,然后被细胞吸收利用,参与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 。未被降解的DNA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至于极少量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的DNA,也会被机体强大的防御系统识别并清除,无法整合到人体DNA中。这就好比将外来的拼图碎片放入一个已经完整的拼图中,身体会自动识别并排除这些不属于自身的碎片。
2. 过敏风险:在过敏问题上,云无心表示,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分解完全的蛋白质片段(多肽),才可能在肠道内引发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产生过敏 。而转基因作物开发过程中有着严格规则,会避免从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同时,转基因作物中转进去的基因明确,很容易跟踪它是否会引起过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