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与转化。营卫之气的生成与五行的相生相克密切相关,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这段描述了上焦的功能与运行路径。上焦如雾,主宣发与布散,与周易中的“巽”卦有相似之处,象征着风的流动与传播。上焦的宣发作用,使得营卫之气得以布散全身,维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中焦的作用在于运化与转化,将水谷精微转化为营气。这与周易中的“离”卦相类似,代表着火的温暖与光明。中焦的运化功能,为营卫之气的生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下焦主排泄与收藏,如同周易中的“坎”卦,象征着水的潜藏与流动。下焦的功能保证了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维持着体内环境的稳定。
营卫之气的运行与三焦的功能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人体复杂的生理机制。它们的协调运作,体现了周易哲学中整体与部分、动态与平衡的理念。我们在理解营卫之气时,不能孤立地看待它们,而要将其置于整个身体系统中去思考。
“黄帝曰: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这一总结进一步强调了三焦的特点。上焦如雾,轻盈而弥漫;中焦如沤,发酵而转化;下焦如渎,流畅而排泄。这种形象的描述,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三焦的功能与特性。
通过对《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的周易哲学深度解析,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营卫之气的奥秘以及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营卫之气的生成、运行与交会,如同周易中的阴阳变化与五行相生相克,充满了变化与和谐。我们要遵循这些自然规律,保持营卫之气的平衡与协调,以维护身体健康与生命的活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古老的中医经典中汲取智慧与启示。周易哲学与中医学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更深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