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岐伯的回答揭示了营卫之气的生成与运行过程。谷气入胃,化为精微,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作用,滋养全身。这一过程中,清气化为营气,行于脉中;浊气化为卫气,行于脉外。营卫之气周而复始地运行,如周易中阴阳的循环流转,无有终始。
营气在脉中运行,滋养脏腑、经络,如同周易中的“坤”卦,柔顺而安静,承载着生命的滋养与稳定。卫气在脉外运行,保卫机体,抵御外邪,恰似周易中的“乾”卦,刚健而有活力,守护着人体的健康与安全。营卫之气的交会与循环,体现了阴阳的和谐与平衡,正如周易中阴阳的相互交融与协调。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这描述了卫气的运行节律。卫气白天行于阳经,夜晚行于阴经,如同日月的运行,体现了周易中阴阳的消长变化。白天阳气旺盛,卫气随之活跃;夜晚阴气渐盛,卫气则趋于宁静。这种节律性的变化,反映了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也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这段对话进一步探讨了营卫之气与年龄相关的变化。年轻人气血旺盛,营卫运行正常,故能白天精神饱满,夜晚安然入睡;而老年人气血衰退,营卫失调,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夜晚难以入眠。这与周易哲学中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相呼应,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与演进。
在周易哲学中,变与不变是相互交织的。营卫之气的变化也体现了这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营卫之气的状态发生改变,但它们始终在维持着人体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打破,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关注营卫之气的变化,及时调整与养护,以保持身体的健康与和谐。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这里指出了营卫之气的来源。中焦脾胃运化水谷,化生营气;下焦肾阳温煦,化生卫气。这与周易哲学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相契合。脾胃属土,肾阳属水,土能生金,金能生水,体现了五行之间的相互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