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五脏有病,其气就会反映在十二原穴上。因此,明确了十二原穴的位置,观察其相应的症状,就可以了解五脏的病变情况。五脏中的阳中之少阴是肺,其原穴是太渊,左右各有二穴;阳中之太阳是心,其原穴是大陵,左右各有二穴;阴中之少阳是肝,其原穴是太冲,左右各有二穴;阴中之至阴是脾,其原穴是太白,左右各有二穴;阴中之太阴是肾,其原穴是太溪,左右各有二穴。膏的原穴是鸠尾,只有一穴;肓的原穴是脖胦,只有一穴。这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
胀满的病症,应当取足三阳经的穴位进行治疗;飧泄的病症,应当取足三阴经的穴位进行治疗。
现在五脏有病,就好像身上扎了刺,衣服上有了污点,绳索打了结,河道发生了堵塞一样。刺虽然扎了很久,但仍可以拔掉;污点虽然很久了,但仍可以洗去;绳索打结虽然很久了,但仍可以解开;河道堵塞虽然很久了,但仍可以疏通。有人说久病不愈的病是不能治疗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善于用针的医生,治疗疾病就像拔刺、洗污点、解绳结、疏通河道一样。疾病虽然时间很久,但仍可以治愈。说久病不愈的病不能治疗,是因为没有掌握治疗的方法。
针刺治疗各种热病,就好像用手去试探热水一样;针刺治疗寒性病症,就好像人不想走路一样。阴中有阳的病症,取足三里穴,迎着经气的运行方向进针,不要有丝毫的迟疑,当经气运行到下陵穴时,就会停止,如不停止,再继续进针。病在高处而属于内脏的,取阴陵泉穴;病在高处而属于体表的,取阳陵泉穴。
一、《九针十二原:以周易哲学视角探析》
黄帝问医歧伯答,九针之法源流长。
易道阴阳调气血,针砭经络保安康。
虚实补泻明机要,上下求索探本源。
法天则地遵古训,传承创新谱华章。
诠释:
这首七律诗以《九针十二原》为主题,结合了周易哲学的视角进行探析。诗中描述了黄帝向歧伯请教医术,强调了九针之法的重要性,并指出其源于悠久的历史。易道的阴阳观念用于调和气血,针刺和砭石疗法可疏通经络,维护健康。诗中还提到了根据虚实情况进行补泻的关键,以及探究疾病本源的重要性。最后,强调了遵循自然法则和古代传统的重要性,并表达了传承和创新的期望。
这首诗以《九针十二原》为主题,通过七言律诗的形式,结合了周易哲学的视角进行了解读和探析。
诗的前两句“黄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