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针具的形状和用途不同,医生应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不要实证用补法,虚证用泻法,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正气已虚,反用泻法,就会使正气更加虚弱;如果邪气亢盛,反用补法,就会使邪气更加亢盛。因此,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根据病情的虚实,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针刺时,如果没有得气的感觉,就不要反复针刺。如果已经得气,就可以起针了。针具各有其不同的用途,医生应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得气与否是针刺治疗的关键,得气就会有疗效,疗效的确信,就好像风吹云散,天空明朗一样。这就是针刺的道理。
黄帝说:我想听你谈谈五脏六腑的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歧伯说:五脏有井荥俞经合五个腧穴,五五共二十五穴;六腑有井荥俞原经合六个腧穴,六六共三十六穴。经脉有十二条,络脉有十五条,总共二十七种气血循环输注的路径。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在上为井穴,在手足指(趾)端的为荥穴,在腕踝关节附近的为俞穴,在经脉行径中的为经穴,在肘膝关节附近的为合穴。二十七种气血循环输注的路径,都在这五类穴位中。
关节的空隙,共有三百六十五处穴位,知道这些穴位的要点,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不知道这些穴位的要点,就会散漫而没有系统。所谓节,是神气游行出入的地方,不是指皮肉筋骨。
观察病人的面色和眼睛,可以了解疾病的预后。审查病人的形态和动静,可以了解疾病的虚实。右手主推,左手扶持,然后进行针刺。针刺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神气,不要使其散乱。
凡是使用针刺治疗疾病,必须先诊察脉象,根据脉象的虚实,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法。如果五脏的精气已经衰竭于内,而医生反而在外面进行针刺,就会导致精气衰竭而死亡。这种死亡,病人的表现是安静的。如果五脏的精气已经衰竭于外,而医生反而在里面进行针刺,就会导致气血逆乱而死亡。这种死亡,病人的表现是躁动的。如果医生误刺了五脏的精气,就会使精气外泄;如果误刺了六腑的精气,就会使气血凝结。精气外泄,就会使病情加重而出现身体瘦弱;气血凝结,就会使肌肉腐烂而生成痈疡。
五脏有六腑与之相配合,六腑有十二原穴与之相联系,十二原穴出于四肢关节的部位,四肢关节的部位可以主治五脏的疾病。五脏有病,就应当取十二原穴进行治疗。十二原穴,是五脏接受三百六十五节经气的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