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既有对学术问题的探讨,也有对生活琐事的关心。他的笔触流畅,文字简洁明了,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和热情。
在他的书房里,堆满了书籍和信件。他常常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回复每一封信。他的回信总是充满了鼓励和建议,让人感受到他的关怀和支持。
胡适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和自由。他的思想和着作,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友人提议北大应该在校园里为他塑像。
马寅初校长严谨治学的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主张“牺牲主义”。“然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几位校长阐述的北大精神必须传承下去,一个有个性的学校应该呵护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思考,给他们创造自由的研究氛围。
童教授一直怕回到蔚秀园,怕睹物思人,想起那些令人提心吊胆的岁月。童稚回来后,他想到回蔚秀园看看。
为了向后辈更多地介绍北大,他想:如果自己这把年纪的人不发声,后辈人对那个疯狂的年代会一无所知。使命感压倒了他个人的恩怨,他一步步走进今天的蔚秀园。真的北大有脓有血,有黑有白,只有面对伤疤,才能保持光荣,追求梦想。
现在的蔚秀园还保留了三个小湖,湖中小岛上存有亲王所建的平房,湖西岸有方亭一座,童教授仰望着亭子,仿佛看到美貌的妻子在甩着水袖,听到她悠扬婉转的京腔。北侧的歇山顶亭也还在,他走到歇山顶亭,坐在亭内,看到亭边的紫琳浸月碑,不禁站起身走过去抚摸着碑身。他望见蔚秀园新盖的教工宿舍,其中有些房子是幼儿园。
他竭力回忆着一家人曾经居住的方位,回忆着那扇木门,门前有一对石狮子,每每下课回家,都会远远望见一对儿女坐在石狮上等他。如果那时有幼儿园,女儿也不会整天跟在一群红小将身后,可悲的是,那些红小将大多是自己的学生。
那时的女儿童欣,扎着两条小辫子,当自己给她编辫子时,她总是用怀疑的口吻嚷着:“爸爸,您能行吗?”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像老人教自己一样教童欣背《三字经》、《弟子规》。可不久,童欣因为背“老三篇”而在院子里被大家喜欢。女儿因此也被他的学生们抱过来,抱过去。后来就成了小将们的“跟屁虫”,他们刷大字报,童欣跟在后面,手里拎着一桶浆糊。他后悔为什么没有让女儿跟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