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教授近来工作量很大,除了他自己的美学专着要整理出版,还给研究生授课,再就是校史编纂委员会的工作。
的确离百年校庆还早,但这是新千年之前的一次校庆,社会上有人把北大百年校庆与新世纪到来联系到一起,于是出现了北大如何迎接新千年,能否再造辉煌百年的命题。这无疑使百年校庆社会化了,参与其中的不再仅限于学校内部,社会上关心北大的一切人士,尤其文化人都热衷于此,于是改革开放条件下的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等尖锐命题也不断被提出来。
除了往届的校庆回顾校史,纪念名人,砥砺学生,展望未来等活动之外,许多文化人借北大百年校庆的平台,发表他们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一时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童教授多了许多无法预想的任务,比如接受电视采访,比如回复群众来信等等。他自己还要到北大一些地方去转转。是自己提出“给北大拍写真”的想法,他于是规定自己每天都去一个地方,去回忆那些过往,回忆大师们在北大留下的那些点滴往事,并写成回忆文章。那些名人轶事是北大精神的鲜明写照。
永远的校长蔡元培,他那句名言:“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是北大师生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北大人历来信奉老校长的“兼容并包之主义”,所包者,既有新旧、中西、文理、汉宋,更有生死攸关的政治与学术。
北大:园园皆有景,处处总关情。每一处风景都留下了大师们的印记。每到校庆庆典的时候,都是我们确立学校声望,凝聚校友感情,以及确立学校未来发展战略的时候。百年校庆将难逃避“百年光荣”的叙述基调,恐怕会被“集团轰炸”,但我们自己需要保持冷静,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远远落后于整个国家的改革大业,需要我们思考,进取。鲁迅先生1925年在《我观北大》的演讲中说道:“北大是常为新的,改造运动的先锋。”“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
在最困难的抗战时期,蒋梦麟校长挺身而出,不辞辛劳地奔波,使学生、教授们,跑警报的同时依然坚持做学问,那种坚定是我们现在的学生难以想象的。
后来的胡适校长,风度翩翩,才华过人,曾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优秀人才。他与北大的缘分更深,去世时,用北大校旗覆盖棺材。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学者,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喜欢用写信的方式与友人交流,他认为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真诚的沟通方式。他的信件内容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