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生站起身,走到戏画前抚摸画中人的面庞,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位老先生竟是前朝户部尚书杨大人的世交。
杨家资助我们在洛阳建了新戏楼,从此咱林家班才有了立足之地。"
下人明显听得入神,蹲在门槛上挪了挪身子,
"老爷,那您是说,戏曲真能让咱认识这么多厉害的大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岂止是认识。"
林长生转身看着儿子,眼神忽然变得深邃,
"你可知道上月,咱们在开封演出《林冲夜奔》,台下坐的那位穿西洋呢子大衣的先生是谁?"
"那个总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的先生?"
下人歪着头,
"您说他像在写剧本。"
"他就是北平《新青年》的主编陈望道。"
林长生的声音压低了些,
"戏散场后,他特意留我长谈,说要把咱们的《林冲夜奔》改编成新式话剧,
在沪上公演,陈先生还说......"
"说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们林家班的戏!"
下人脱口而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林长生却神色凝重,
"不,陈先生说的不是'出名'。
他说戏曲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可如今的年轻人更爱看电影、听留声机,
连咱们这些老戏骨都开始用西洋乐器伴奏了......"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张泛黄的信笺,
"你看,这是你三叔在汉口写的家书。"
下人接过信笺,只见上面墨迹未干:
"......此处新式学堂开戏曲课程,学生多以'改良皮黄'为题辩论。
三叔觉得,咱们的戏文不能只在乡野演,该进学堂、进报纸,
让年轻人明白,戏曲不是旧时代的残片,而是活生生的文化血脉......"
少年的手微微发抖,一滴雨珠正巧落在信纸的"血脉"二字上,晕开墨迹……
"老爷……"
下人突然站起身,声音有些发颤,
"那少爷......他是不是该把学堂的功课放下,一心学戏?"
林长生笑了,却从书案下取出一本《史记》,
“你王叔在江南办学堂,专门开设'戏曲考据'的课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