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词副本上,红笔加粗的“默许”二字被震得发颤,“林薇她胡说,我要看原始证词——”
“原始证词已归档,由纪委监委全程录像备案。”李组长打断他,从公文包抽出一份文件,“这是调取凭证,编号JZ-739,荀局可以核对。哦对了,”他像是突然想起,“林薇同志的律师提交了新证据:您3月15日赠予她的那支口红,批号显示过期三年,却被她珍藏在办公桌抽屉里——这总不能是胁迫吧?”
荀克军都快乐开花了。那支口红是他故意在林薇皮肤上写字的道具,却成了“赠予私物”的铁证。
如果口红都成了洗白的工具,监控视频被消音的“沉默”,就是老官僚们将「指鹿为马」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复现的精彩瞬间。
第三份证据是段消音视频。画面里,他站在档案室门口,林薇低着头跟在身后,手指反复绞着衣角。走廊灯光在她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影,嘴唇翕动的弧度被刻意放大——像在低声哀求,又像在默许赴约。
“这段视频摄于3月18日,也就是您被周明远同志‘撞见’的前一晚,”李组长的声音平稳得像手术刀划开皮肤,“消音处理是为保护证人隐私,但画面足以说明:林薇同志对您的单独召见,存在‘预期性服从’。这种长期形成的权力惯性,恰是司法系统最需警惕的毒瘤。”
他顿了顿,按下暂停键,画面定格在林薇抬眼的瞬间——那双眼睛在监控里显得格外大,瞳孔因恐惧收缩,却被解读为“含情脉脉”。“荀局,您在司法局任职五年,处理过37起职务犯罪案件,比谁都清楚:当权力与欲望纠缠,沉默即是罪证。”
李组长收起文件时,公文包的搭扣再次发出脆响。留置室的铁门缓缓合拢,将荀克军的身影切成两半,一半在监控里,一半在阴影中。
“明天会继续核查另外两项指控,”李组长的声音隔着铁栏渗进来,带着一丝伪善的惋惜,“希望荀局今晚想清楚,是体面认罪,还是成为‘法治建设’的反面教材。”
电子钟跳到三点二十八分,消毒水的气味突然变得粘稠。荀克军盯着墙上那帧林薇抬眼的截图,突然想起她那天穿的的确良衬衫——后颈处有个针脚粗糙的补丁,是她母亲用旧窗帘布补的。可在这精心裁剪的证据链里,那补丁成了“刻意扮柔弱”的佐证,正如她所有的隐忍,都成了“心甘情愿”的注脚。
阴影里,他的指尖摸到了口袋里的钢笔——那是姜明德赠予的镀金钢笔,此刻硌得掌心生疼。他知道,自己已成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