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他显得十分沉稳内敛,径直走向徐霞客,礼貌地抱拳施礼道:“徐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朕之荣幸。”徐霞客赶忙回礼,并邀请朱由检入座。
两人相对而坐,开始交谈起来。朱由检态度谦逊,言辞恳切,向徐霞客请教了许多关于地理、人文以及历史方面的问题。
徐霞客则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一一耐心解答。
他们之间的对话犹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妙语连珠,气氛融洽至极。
正如《庄子·外物》中所言:“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此刻,无需过多言语,彼此间的理解和敬意已在言谈举止间自然流露。
然而,整个交流过程中,朱由检却对让徐霞客去寻找煤矿之事绝口不提。
似乎他此次前来纯粹是为了与这位名震天下的旅行家探讨学问,而非另有目的。
尽管如此,双方依然聊得不亦乐乎,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
与此同时,朱由检这次前来寻找徐霞客的住处时,特意没有让杨嗣昌跟随左右。取而代之的,只有李定国陪伴在侧。李定国心中暗自诧异,不禁对眼前这位皇帝的胆量刮目相看。
毕竟,作为一国之君,竟敢轻车简从,孤身深入民间拜访他人,这种行为实在罕见。
随着与朱由检接触的增多,李定国原本坚定的想法也逐渐发生了动摇。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帝王,思考那些流传于世的关于朱由检残暴不仁的传闻是否真有其事。
如今亲眼目睹朱由检如此礼贤下士,不惜屈尊降贵亲自登门拜访一位平民百姓,只为求得真知灼见,这样的举动着实令人钦佩。
莫非,所谓的暴君之说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或许,真正的朱由检并非如外界所传言那般不堪……想到此处,李定国对朱由检的看法已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李定国心中的疑惑如同春日里细雨绵绵,不绝如缕,而脚步却未停歇,与朱由检并肩踏入了徐霞客那幽静雅致的居所。“老先生,我二人不请自来,还望海涵。”
朱由检的声音温和而谦逊,仿佛春风拂面,带着几分歉意与敬意。
徐霞客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深深的敬意,他缓缓屈膝,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跪拜:“草民徐霞客,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举动,宛如平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