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有些地方的家庭份子,先天就得做出牺牲。
否则,整个家庭都得跟着受到议论和嘲讽。
比如别人家的女儿都彩礼几十万。
你家白送……人家就会说是便宜货……婆家不尊重之类的……
当然。
这种所谓的议论,当代年轻人越发的不太重视了。
原因是什么?
其实就是宗法制的个体原子化。
从分封诸侯,削至世家大族,再削至乡绅地主,再削至个体家庭……
那么是否未来就连三口之家也会被削没呢?
就像所谓的资本发达社会,你长到十八岁以后,我就没什么义务再管你了。
这显然不可能。
东方儒家宗法文化的根基传承两千余年,纵然到了工业时代,人们都进入了个体原子化的阶段……
以前是远亲不如近邻。
现在我特么连邻居长什么样都不清楚……
可两广一些地区的宗族祭祀习俗,逢年过节的时候依旧兴盛。
此乃东方文明形态的独有特征。
言归正传。
宗法制需要牺牲特定家庭份子的部分利益,顾全大局,并迎合社会性共识。
有不公平的一面。
自然也就有好的一面。
比如……
儿子孝敬老父亲。
老父亲却看不得大孙子忍饥挨饿,于是都会让自家大孙子吃的更好些。
这就形成了以亲情为纽带的三代同堂,协心同力。
否则。
孙子跟爷爷就亲不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是几个儿子,很多个孙子,老父亲要怎么端平那碗水呢?
这就得看那些个孙子谁有眼力见了。
老父亲总会有偏爱的。
就得看某个大孙依靠个人情商,进而攫取更多的家庭资源。
或许你会说了。
这对别人不公平。
但像这种情况,其实是相对公平的。
因为你出身社会以后,也需要走人脉,搞关系,通晓人情世故。
往上讨老人欢心。
老人获得承欢膝下的晚年。
孩子获得了家庭资源和个人成长,这是较为良性的竞争与提升。
所以。
部分政商家庭出身的优秀孩子,接人待物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