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秒时完全结晶化。
于是报告由此指出,1931年那4名遇难的队员,应该是跌落冰隙的过程中形成创伤,微生物从伤口进入体内、最终导致了他们体内血液的结晶化——但这不对。
我看着几乎占了半张纸的化学式,虽然只能认出Fe、O、H之类的化学符号,但我就是感觉这份报告有问题。
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可以用化学反应来解释,那就没有“主”……哦不,应该是没有“吉迪姆”什么事了。
而且杨佩宁示意我看报告的时候,还专门说了这是“官方公开的报告”,明摆着是在暗示我另有隐情。
“你是想告诉我……那些人的死是‘吉迪姆’做的?”
我朝杨佩宁投去询问的眼神,接着视线下落、停在他手里那张“血瀑布”的照片上:“血瀑布就是‘吉迪姆’的起源?”
“准确来说,是‘吉迪姆’在地球上的起源。”
杨佩宁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你的记忆还没恢复,如果接下来你对我说的有什么疑问或者怀疑,可以随时提出来,我再把对应的文件找给你。”
“刚刚你看的那份报告,是剑桥大学在2021年做的模拟实验,而这次实验的起因,是2015年、哈佛医学院进行的一次研究。”
“他们从血瀑布的液体样本中,分离培养出了一组菌株,与最接近的、已知物种的ANI只有78.3%,也就是说它们并不同属,并且还存在1200个以上、在地球无同源的‘孤儿基因’。”
“而在2019年,从冰川下683米的冰芯中、提取到的菌株,基因相似度又骤降到了70%。”
“并且核糖体蛋白S12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地球生物的偏差值极大,已经远远超出物种变异的极限,所以……你需要再休息一会儿吗?”
“哈……不用!”
我哈欠打到一半连忙摇头:“其实我不是很累,只是你刚才说的那些……我基本都没听懂。”
“……”
杨佩宁闻言也怔了一下,随后颇为无奈的叹了口气:“那我这就再说的简单一点——2019年的研究过后,开始有一部分人认为,血瀑布中的微生物,可能并非是地球物种。”
“基于这一点,有人开始将研究的目光转向地外,虽然碍于技术限制、几乎没有什么突破,但这种研究掀起的浪潮,还是让他们收获了很多有意思的信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