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说出“主”之后,杨佩宁先短暂的怔了一下,随后才想起什么似的点了点头。
“我更习惯将它们称为‘吉迪姆’。”
杨佩宁又拿起那张“血瀑布”的照片,像欣赏艺术品似的入神看着:“这个时代太发达了,获取信息也太便捷了。”
“特别是南极洲的存在、被纳入教科书之后,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我们知道这片神秘大陆的存在,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知道它在而已。”
说到这,杨佩宁稍稍一顿,又从找出了十几张打印的文件:“人类对于南极区域的探索,直到18世纪才正式开始,而这片大陆更是在19世纪才被确认存在。”
“可是在那之后、几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对于这片大陆的研究,连1%都没达到,虽然我们通过卫星遥感、做了几乎覆盖全域的地图,可是那又怎么样?”
“深海、高原、冰下、生态……这片大陆上,还有太多我们没搞清楚的东西,就比如这个——”
杨佩宁将那十几张文件递给我,是一份汇总整理后的考察队事故报告。
这起事故发生在1931年,某支考察队在对血瀑布进行取样的过程中,有4名队员失足掉进那道冰裂隙。
其他人及时用安全绳把他们拉了上来,可是这4名队员回到营地后,没过几天便相继死亡,并且体内的血液全都呈现出高度结晶化的状态。
“和1911年那次一样!”
我看到“结晶化”三个字,连忙把1911年那份笔记找了出来:“这里面说博客温船长的伤口溃烂发炎后、流出的脓液里也带有结晶,难道……”
“先别‘难道’。”
杨佩宁做了个翻页的动作:“这件事情已经查清楚了,最后三页就是官方公开的研究报告。”
“……”
我尴尬了一下翻到最后,确实有一份全英文的研究报告——报告来自2021年的剑桥大学,不过里面提到了1931年的那场意外。
研究报告的大意,是说“血瀑布”涌出的液体含盐量极高,并且存在一种未知的微生物。
该微生物的代谢机制,会让它们在生存过程中、大量还原血液中的铁离子,并与血红蛋白进行结合,最终在一系列我看不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晶体。
在报告的最后,还附有一份试验记录,是将提取出的微生物,加入到10毫升、37℃恒温的血液中,之后这份血液样本,在7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