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世尊称为药王,道教追封为妙应真人。
幼年多病,立志学医,20岁已通晓道家经典与佛学。拒绝隋唐朝廷多次征召。(隋文帝、唐太宗、高宗时期)。仅于673年短暂任尚药局承务郎。
青年时期,行医乡里。后游学四川,隐居终南山,太白山等地炼丹修道。
这里的炼丹,一个是内炼结丹,这内练啊,没有那么复杂,或者如何如何去想有个丹。
内息不乱凝结成丹,内息就是念头。跟咱修的一个玩楞,元神内守,不动则丹。道书中丹田的丹,翻译过来就是心,丹田就是心田的意思。炼丹,就是炼心。内守丹田就是觉之下的心神,不特么乱跑。从古至今修道都是一回事儿。只是一群二五仔脑子不好使,自己添加了很多幻想进去。
一句大道至简,还有道藏中都说的明明白白滴了。玄关一窍;不在身内,不在身外,即在身内,即在身外。
这特么都说的超级明白了,觉吗。你看不见,摸不着,既在内,又在外,看似没有,实际一直都在。掌握这个就是掌握了玄关一窍的秘密。同时就是在修道在炼丹。
炼丹修道是一句话,不是两句。这个炼丹说的就是修道,修道也是炼丹。炼丹就是抱元守一凝结道胎。
道胎不是有个胎儿,也不是你自己脑子里想个小孩,更不是你想你肚子里有个小孩或者什么圆圆的球。
这特么说的是你剔除杂念后的精神内守,不泄而补,不漏则藏。
孙思邈(太清存神练气铭);
存神炼气铭大体为四言韵语,概述形、神、气之依存关系及修炼方法,继承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子六候八徵的养生思想。认为身乃神气之宅,身之生死系于神气之聚散,故存神之道,须安神气。气为神母,安神先要炼气,使气海充盈,心静神定,则身安年永。
炼气之法,须先绝粒,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静虑,气海存具,自然饱矣。
其修炼过程分为五时七候。五时,指修心逐渐深入的五种境界。
第一时心,动多静少;
第二时心,摄动入静,追道之始;
第三时心,动静相伴,渐见调熟;
第四时心,静多动少,摄心渐熟;
第五时心,一向纯静,触也不动。
七候即修摄之七种层次:
第一候宿疾并销,身轻心畅,抱一守中,名为得道。
第二候,形悦心安,通灵彻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