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提升3倍。
风险提示:场景落地高度依赖行业数据壁垒。若政务数据开放不及预期(目前仅20%地级市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或引发智能体“空中楼阁”风险。
三、算力暗战:智能体的“吞金兽”效应与基础设施博弈
兴业证券测算显示,处理同一复杂任务,智能体的算力消耗是大模型的10-100倍。这场算力军备竞赛已衍生出三大产业机会:
超算集群供应商:中科曙光的“超智融合”方案(已落地30+行业)直接受益于智能体算力需求。其液冷服务器单机柜功耗达120kW,单价超500万元,毛利率较传统服务器高15%。
边缘算力节点:千方科技的交通智能体需在路口部署边缘计算设备(单台成本约20万元),用于实时处理车流数据。2025年国内智能交通边缘节点市场规模或突破200亿元。
绿色算力服务商:百度阳泉数据中心通过“AI+地热”实现PUE降至1.08,单机柜年省电费超10万元。政策对智能体算力的碳排考核(北京已要求数据中心PUE<1.3),将倒逼行业技术升级。
关键矛盾:当前国产算力芯片(如华为昇腾910B)的FP16算力仅相当于英伟达A100的60%,若中美芯片博弈加剧,可能制约智能体商业化进程。
四、投资地图:产业链“三纵三横”掘金指南
纵向(技术链):
? 算力层:中科曙光(超智融合)、浪潮信息(边缘服务器);
? 算法层:智谱AI(通用智能体)、Monica(垂类任务拆解);
? 应用层:千方科技(交通)、因赛集团(营销)、360(政务)。
横向(生态链):
? 数据联盟:上海数据交易所(政务数据授权)、医渡云(医疗数据);
? 标准联盟:中科曙光(超算标准)、华为(边缘计算协议);
? 算力调度:阿里云(弹性算力)、太极股份(国资云)。
风险对冲策略:关注智能体开源社区(如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群智联邦学习技术),避免头部厂商生态锁死风险。
五、终局推演:2025年的三大胜负手
生态控制权:百度、360等通过智能体平台聚合开发者,可能复现安卓/IOS的生态霸权,垂类企业或沦为“数据苦工”。
算力定价权:中科曙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