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进入“高端替代前夜”。
2. 第二级:射频与特色工艺的弯道超车
5G基站争夺战:唯捷创芯的5G PA模组在华为基站份额突破40%,正在冲击Skyworks的滤波器市场。
IDM模式崛起:士兰微12英寸IGBT产线良率达94%,华虹90nm BCD工艺斩获比亚迪120亿元订单,特色工艺成破局关键。
3. 第三级:第三代半导体的降维打击
碳化硅革命:天岳先进8英寸衬底全球市占率达21%,逼得Wolfspeed宣布德州工厂裁员30%。
氮化镓生态闭环:英诺赛科GaN芯片与小米120W快充深度绑定,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300%。
三、全球供应链重构:谁在暗流中获利?
1. 东南亚成“避税天堂”
联电新加坡厂产能排期已到2026年Q3,GlobalFoundries马来西亚厂获美企转单,当地半导体投资激增47%(麦肯锡2025报告)。
2. 设备材料国产化提速
中微公司5nm刻蚀机进入长江存储量产线,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82%。
沪硅产业12英寸硅片良率突破90%,正在争夺台积电南京厂订单。
3. 台韩代工厂的“左右逢源”
台积电美国厂投产延期之际,其南京厂获得中芯国际转单的28nm CIS芯片大单,三星西安厂则包揽高通70%的5G射频芯片代工。
四、投资启示录:在确定性中捕捉爆发点
1. 短周期机会
模拟芯片替代:关注毛利率提升超5%的企业(如圣邦股份、艾为电子)。
射频前端突围:5G基站建设加速下,唯捷创芯、卓胜微或复制卓胜微2019年10倍股神话。
2. 长周期布局
车规级芯片: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800亿元(中汽协预测),士兰微、华虹半导体成核心标的。
存算一体AI芯片:避开先进制程限制,寒武纪思元590性能达英伟达H20的85%,已获字节跳动50万片订单。
3. 风险预警
美国技术反制:或限制14nm以下设备对华出口,北方华创、拓荆科技需加速验证。
产能过剩隐忧:全球在建晶圆厂达142座(SEMI数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