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1月底,在五大国的主导下,在联合国建立了氦闪应对研究小组。各国最优秀的科学家,以及不同行业的专家纷纷加入讨论。
所有人都各抒己见,以求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氦闪危机的办法。在这次会议当中,刘欣与中田一夫正式会面,在讨论中发现双方有着共同的看法,最终两人达成共识,研究建造重型聚变发动机的可行性。
2027年2月,刘欣和中田一夫决定合作完善流浪地球模型,他们的这一设想得到了,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查理杰克逊、印度生态学家拉吉·穆基图坎带领自己的研究小组加入。
由于他们的计划实在是惊世骇俗,在联合国内部研讨并不受重视,但他们的研究引起了太空生命科技公司的SEO斯考特·好乐迪的关注。斯考特决定资助他们,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继续流浪地球模型的构建。
2028年1月,联合国海山应对小组,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讨论。仍然没有得出结果,他们对提出的方案争论不休。
同年3月,刘欣等人在联合国上,正式提交《流浪地球计划书》,然后展示了流浪地球模型。所有人都被震撼到了,但是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份计划有极大的可行性。
但是反对的声音依旧不少,随后氦闪应对小组正式分裂成,地球派与飞船派。双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论,飞船派的观点是:集中全球最优秀的科学家与物资,针对关键学科进行突击性研究,以求得到关键技术的突破,制造出可以跨星际航行的飞船。由部分精英阶层携带人类的基因库,在抵达适合的生命星球后重建人类文明。
而地球派的观点则是:举全球之力建造行星发动机,推着地球这座完整的家园一起进行星际流浪。如果在航行的过程中技术得到了,或许用不了几千年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计划。最关键的一点,这个计划必须集中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力量,还有可能达成。要么大家一起活下去,要么大家一块完蛋。
原本这个讨论还要继续下去,双方都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对方。一直到了7月份,世界各地的天文观测台,又发来了太阳的最新观测数据。经过周密的计算,太阳氦闪很可能会在2100年左右爆发!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
2029年1月,经过两年漫长的讨论,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压力下。联合国经过投票决定,重点研究行星发动机的可行性。
同年2月,由美国支持的飞船派退出氦闪研究小组。并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全力研究制造新型飞船,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