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流民,甚至收留他们,帮他们在都城安排一个活计,保证生活。
如今想来,这附近有几户没有受过阮家的恩惠?
可惜在阮家出事以后,看着皇帝的铁腕手段,竟是无人敢明面上为其喊冤,只能私下为阮家人烧烧纸钱,私下祭奠一番,这且是大胆之人才敢做的。
想想昔日,再看今朝,岂能不令人叹之。
元宸的说话让大家知道阮家老宅还会顶着阮姓存在,建立书院也是为了回馈百姓,这就让他们心安了,这些年虽然依旧崇尚武力,但因为两朝止战,以文治国的需求日益突显。
所以读书人的前途一下子明朗起来,不少有头脑的人家都想着弄出一个读书人以进仕途,可以说元宸的这番打算恰顺应了大齐的国情与当下需要,可谓一举几得。
现在的元宸完全进入了状态,萧天洛和祝久儿站在一侧观察着围观百姓的表情,更能判断阮家家主生前有何等地收拢人心,这声名何尝不是元宸的筹码之一?
再说这书院,萧天洛是最明白的,中间夹带一些私货,趁机为自己筹备后备力量。
这是比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意义,人一旦有了素质和知识,想法就会多变。
元宸此举妙哉,妙哉!
元宸摆完这番话,又领着众人一起在府门前祭拜了阮家众人,又着众人将东西带回去,一来防止生火,不安全,二来这年头物资匮乏,物价攀升,置办的这些东西都要耗费银钱。
他不想大家伙浪费家中的积蓄,尤其还带了供品来的人,他更是拒绝。
这一番表现令得大家不禁感慨,毕竟身上也流着阮家的人血,虽然是皇家人,但此刻哪有半分架子,又能像其外祖一样体恤百姓,为百姓着想。
一时间对元宸的夸赞不绝于耳,听得萧天洛耳朵都在发热,这,是不是太过了?
送走了闻风而来的百姓们,元宸立马让人去买来笔墨纸砚,写了一封告示贴在门口,原因无它,他就是担心祭拜的人太多,真把阮家老宅给烧了。
萧天洛这才觉得立刻安排英婆祖孙守在这里有多么必要,这宅子必须看着啊。
这次还回来的不仅是阮家老宅,还有阮家原本充公的一众产业,有些被内务府折卖的会按当初的价格赔银子给元宸,有些租出去的将租约转到元宸手上。
还有一些封存的也会依次还回来,总而言之——元宸作为外孙,继承了阮家的一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