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不苟的倾听下属们汇报的消息。
虞国是会稽余姚人,以孝顺长辈而名闻于世,因为并非士燮的自己人,所以被安排在了大汉最南端的日南郡担任太守。
虞国治理郡县以德化见着,颇受当地占人的信服,至少在他担任日南郡期间,并没有出现过任何的叛乱。
当时常有两只大雁栖居在虞国的厅堂上,虞国每次因公务出行,双雁便起飞追逐虞国的马车,当时的人们都感到非常的神奇。
而在原本历史中,虞国后来因操劳过度逝世在任上,遗体被送往家乡会稽余姚安葬。
长期跟随在虞国身边的两只大雁,竟然恋恋不舍的追逐送葬的队伍到了余姚,栖息在虞国的墓上不肯离去。
最终奇迹般的在虞国的墓地附近生活了下来,时不时的会飞到虞国的墓上哀鸣。
后人将这样神奇的事情称之为“双雁送归”。
不过,此时的虞国却非常的担心。北方不断有县城陷落的消息传来,南方有许多占人开始聚众闹事,驱赶汉人的官吏。
他有治理地方的大才,也曾经在与林邑国发生冲突之时,带领大军在边境与敌人对阵。
但是如今夜郎国举国之力数万大军南下,他即使聚拢整个日南郡的兵力,也不过三千余人,又如何能与敌军相抗呢?
按理说,作为大汉最南方的郡,不应该只有如此规模的军队镇守边疆。
虞国曾经数次向交趾刺史上书,全部被对方回绝,理由竟然是朝廷给予的资金有限,无法大规模招募士兵镇守边疆。
虞国也曾经直接想绕过交趾刺史,上书大汉朝廷,但都如泥牛入海,了无音讯。
这种事情不是被交趾刺史士燮派人拦截了,就是朝廷完全不想管理或是没有能力处理日南郡的这些事情。
毕竟只要扩大军队的编制,每年的军饷都是一大笔开销。别说南方的岭南地区了,连当初幽州的军费开销,每年都是依靠冀州、青州的赋税。
而岭南这些年基本都是依靠交趾刺史士燮的自产自销,所以士燮不可能让日南郡扩大军队的规模,因为他也支撑不起庞大的军费开销。
否则只能加重赋税,如此一来,必然打破岭南地区数十年来的平衡,百姓也会怨声载道。
而且这些年在士燮看来,日南郡的威胁明显是内部大于外部。
附近的林邑国、扶南国、真腊国无论是与大汉王朝交好,还是震恐于汉王朝的实力,不敢侵犯大汉的边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