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的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阻卜人却不一样,他们是草原上的勇士,却不是无脑的蠢士,眼看着全副铁甲的骑兵密集压上,即使他们也能怪叫着向前对冲一段时间,可是一旦发觉对面的冲锋势头不会减弱,前方也没有任何可以闪避的余地,绝大多数的勇士都会立即勒马调头逃跑。
于是,胜负立显!
秦虎与猪奴儿刚加入辽军之后,便经历过两次这样的冲锋,尽管这同样是他们闻所未闻的战术,却立即坐实了他们心中的猜想:如此伟大且天才般的战术思想,那统帅全军的徐三将军,定然就是他们的秦大帅。
这种骑兵战术,在十几年后,被崛起的女真人所采用,他们的重骑兵甚至在防守的时候会将同排相邻马匹之间增加皮索固定,便就是令无数人闻风丧胆的“铁浮屠”。而在西方,要到了十六世纪之后,才会出现这样的骑兵战术,并被称之为“墙式冲锋”,它通过强大的纪律来代替女真人的皮索,如坚墙一般的骑兵形成无法阻拦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其威力一直保持到了现代火枪成熟之后。
猪奴儿实际在养马寨骑兵学校,曾经遵照当时秦刚留下的来教学思路,尝试过把这种新式骑兵战术纳入到骑兵教学中训练纪律,所以他在进入大辽黑甲铁骑后,迅速成为优秀主力。在连续多场作战胜利之后,黑甲铁骑慢慢扩充到了八百人,猪奴儿也成为了其中的百夫长。
此时,猪奴儿与秦虎两人,分别列在骑兵第一排的最左右两翼,他们两人的长枪上缚着醒目的大红色布带,是作为两边控制冲锋速度的标尺,第一排的骑兵都以他们为参照,控制着座骑的速度,不太突出也不能过于缩后,以保持着冲锋的直线。
眼前的西夏军队虽然极多,都超出了两边的视野,这反而让第一排的辽兵再也不去考虑这种事。而且密集的队伍也彻底杜绝了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想要调头跑路的心思。
当看到正对面的西夏骑兵也同样发动了相对冲锋,所有的同伴都开始大吼,并把手中的长枪全力向马的前方伸出去——这就是密集冲锋的好处,左右的防御由自己人遮掩,他们的武器只需要直对正前方——所有人都在马背上弓身而起,努力将长枪向前探去。
西夏地方军同样没有专门的弓弩手,只是前面的几排人掏出各自的马弓,远远地骑在马上向着辽军抛射了几波弓箭,但是这些软弱乏力的箭雨,对于重甲骑兵根本无法形成伤害,只是一阵子叮当作响之后,哪怕极少数因面门被射中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