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向太后是神宗皇帝的正宫皇后,也是赵煦名义上的母亲,但毕竟不是亲生的,对于眼下的局面,确实是会将更多的考虑因素放在朝堂与政局方面。
“秦卿,你虽在丁忧期,但也是我大宋忠臣良士,如今官家身子不豫,乃是非常时期,召你入宫,也是国事需要,望你勿要推托,勤事应对。”向太后的声音过于冷静平和,若非她在之前对秦刚颇有好感,刚才的语气可能还会更不客气了。
而如今的这个态度,也与一个时辰前所发生的事情不无关系。
就在前一晚,二更不到的时候,她便突然接到了赵煦再次昏迷的消息,身为太后,的确颇为紧张,一半是对皇帝身体的担忧,一半便是对之后皇位继承人的复杂态度。
她并非像自己的婆婆高太后那样醉心于权势,但更是不想放弃目前已经成为后宫之主的重要地位。
早在几个月前,自己的两个兄弟进宫来说闲话时,就在话里话外提醒过她,当今的官家身子很是不好,万一又是一个英年早逝的主,假如是让那个未成年的赵茂继位,这垂帘听政的大权,还真不一定会在她在手里拿稳。现在的刘皇后是他亲妈、现在的朱太妃是他的亲奶奶,万一这两人联手,再加上朝堂里那些不省油的宰执们,背后问题会很大。
更不要说,就在她亲眼所看的这些年里,赵煦在所做所为,直接就可以用“胡作非为”来形容。身为太后,她自然不会与已经亲政的皇帝较劲,但是如果给予她垂帘听政权力的话,她倒不会放弃行使“拨乱反正”的责任!
当她急急赶来福宁殿时,意外地看到了守在现场的端王赵佶后,当时便是心头一亮,心道:莫非这就是天意?
说实在的,端王赵佶一直甚得她的喜爱,最关键的一点是,端王虽然也不是她所生,但端王的母亲陈氏不过是个美人,元佑四年便已去世,若他继位,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便会一如既往地稳固。
所以,她召来宰辅商议各种应对措施时,刻意让赵佶一直跟随着自己的身后,诸位大臣又岂会不明白她的用意?
赵煦的失误,当然源自于他对自己身体的过度自信,尤其再加上他的政治手腕日渐成熟,这几年里已经完全把控住了朝堂中的各派臣僚势力。
秦刚此时的心态也是复杂,哪怕是极其清楚在原来的那个历史时空中,赵煦就是因为突然去世,未对身后皇位继承人留下片言只语。但是想到自己毕竟已经改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