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官兵赶到,光复了县城、再追赏了这些忠义之士后,想着这些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没想到,才没多长时间过去,海盗居然变本加厉,直接从江口打到了杭州城下,而且还抓走了两浙路帅守宇文昌龄。
不得不说,之前政事堂的判断有严重失误啊!
眼前的大事是:两浙路群龙无首,接下来的应对措施,首先便是要明确主官才是。
这次,诸位宰执不敢再自行决定,正好官家也结束了与靖虚先生的问道,开始与大家一起关心两浙这边的事情。
“两浙路不应如此糜烂,还是宇文伯修过于老迈,所以这次还是应该另派得力干臣前去处理为宜。”
“另派他人,可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不如就在杭州城现有的官员中间提拔一人,这样也有利于事情连贯解决。”
“现有的官员多是碌碌无为之徒,否则他们就应该是自己先把问题解决了,再向朝廷汇报。而不是像如今这样子束手无策、只会向上求援。所以要说提拔的话,到底提拔谁?谁能担当得起这副重任?”
众人争执不下,赵佶眉头紧皱。按理说,这种海盗骚扰劫掠之事,在沿海地区常见,偶尔骚扰到一路首府的事情也是有过的。不过,在这次两浙路送上来的急报奏章中,可是明白无误地提到了元符太子以及靖难军的名头。不管如何,这总是深扎在他心口的一根毒刺,他急于要看到此事能够干净利落地处置完毕,所以,他更加倾向于要派遣能力强、手腕强硬的要臣去解决这样的麻烦。
察颜观色的赵挺之立刻便有了主张,上前道:“若要能臣,也并非一定是从远处调派。据臣所知,就在杭州,便有一人可帮陛下解忧,并足以安定两浙之局面。”
“哦?正夫所言是何人?”
“右银青光大夫、提举杭州洞宵宫吕吉甫。”赵挺之把这个名字一报,在场众人都是一惊。皆因这个名字过于响亮,而且又因长期没有提到,甚至有人都快将他遗忘了。
不过,不得不说,赵挺之在这个时候把吕惠卿提出来,实在是恰到好处:
从资历来说,做过副宰相的吕惠卿去出任一路的帅守绰绰有余!从能力而言,吕惠卿素有知兵善战之名,收拾眼下两浙路的烂摊子也算是知人善用。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吕惠卿此时人就在杭州,直接一道诏令过去,即可让其走马上任,确实是解决两浙路危机的最佳处理方法。
“朕觉得赵正夫的提议甚是妥当,诸位以为如何?”赵佶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