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子殿下也给大议会去信,多名议员联署提议:越州乃太子封地,事关太子仁心,军事院应考虑有所行动。之后经激烈争议后,勉强通过了决议。只是林廷尉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启动了非常通道将太子书信及大议会决议告某,某亦觉兹事体大,更觉此事背后不会简单,因此才来此与主公当面细商!”
“驷哥说说你的看法。”秦刚皱着眉头道。
“某虽未曾见过太子,但闻太子今年不过八岁,纵使天资聪慧,却也不太容易将此事想得如此周全!而且,某听刚才信中内容,其言语看似稚嫩,但其内在思路,却挟大义、露真情,立意站位都是上佳,竟不弱于我等成人。”赵驷很谨慎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驷哥说的是!”秦刚赞同道,“关于此事,的确能见殿下的大义与真情,但是要认真想来,这样的书信,背后若是无人撺掇,却是不可能的事情。”
“确是如此。只是眼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正如前面所言,此事究其本身,并无太大的问题,既然流求大议会已经有了决议,那我们不妨直接执行好了。”秦刚立即表态道,“只是至于此事的背后,以及影响太子的人,却是不得不防、不得不警惕,我自当另行安排。这样,兹事体大,执政院必须联署。我马上正式签署执政令,此次出兵,必须师出有名,以我之见,不妨定名为‘靖难军’,并设靖难大都督一职,还是由驷哥你来担任,以统领所有靖难军事行动!”
赵驷一听,还想推辞,却被秦刚伸手制止:“林剑必须留在流求,稳定大营。靖难大都督便是要在中原各地行事,驷哥你正好手握大宋沿海水师,流求军事院的诸将皆是你的旧部,此职非你莫属。”
赵驷听得心中一荡,起身行礼:“赵驷誓将以身报国,靖匡中原,扶佐明君,万死不辞!”
“你持我的执政令去流求,请大议会通过后,便可兵出流求。以太子旗号,先行浅攻温、台二州的沿海之地。这第一轮都为试探,顺便可以搬运一些人口回流求。这样的话,既可遂了太子殿下之心,又可以耐心看看后续。我想,无论是流求那里的人,还是两浙及京城那里的反应,都是值得一探的。”
“末将遵命!”
“沿海水师这里,你自己知道如何安排的吧!”
“海盗神出鬼没,我会下令沿海水师守港自保!只要确保明州不失,朝中那帮着鸟官们就拿我没办法!”
“哈哈!驷哥果然深得其中之道。”
两人聊罢,便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