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使升为从五品的成州防御使;
封赏完了西北的将领,为了证明这样的战果是与大宋王朝内外上下团结一致、高效领导所分不开的,对于朝堂中众人的奖赏也不能落下:
举荐高俅的胡衍,同时因调度西北军资有度有功,其寄禄官再升两级,到了正六品的朝议大夫、其差遣也终于可以升为正职,为太府卿;
而一直支持童贯的左仆射蔡京,同样因此获封新创立的一职司空,并封嘉国公。而政事堂的赵挺之、吴居厚、张康国、吴居厚、蔡卞等人各得转三官。
新皇帝纵有千般不好,但是就因为舍得给人升官,这就让朝廷众人为之欲罢不能。因为在大宋,每一级的官职,哪怕是相同的官品,却也有着不同的等级,而升官也就意味提高官俸,都说“千里为官只为财”,而且皇帝给的升官,这样的财,发得光明正大,哪个不欢喜?
就说已经位极人臣的蔡京,他的左相之位,已经是从一品,理论上已经没有再升的空间了。可是他却能悄悄地与赵佶商量后,新设立了正一品的司空,并无具体实务,只是一个加职。但是蔡京就在领着从一品左仆射俸禄的同时,再去领一份更高的正一品司空的俸禄钱。
这个时候,自视清高的蔡卞终于忍不住跳了出来,坚定地要与自己的兄弟决裂,他向皇帝递交了措辞激烈的奏章,不但质疑童贯在西北的战功战绩,更是坚决反对朝中众臣借此机会为自己谋求升官的举动,同时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拒绝皇帝给他的升官赏赐。
如此不给皇帝脸面的大臣哪里还能留得,皇威渐重的赵佶冷冷地给这份奏章留了中。
一个月后,蔡卞离京,以天章阁学士出知河南府,而之前同知枢密院事的安惇也因病去世。所以,大宋的宰执团队不得不再次作出新的调整:
蔡京依旧是左仆射兼司空,为首相;原门下侍郎赵挺之加右仆射,正式成为副宰相;原尚书左丞吴居厚升为中书侍郎;原尚书右丞张康国任知枢密院事;刘逵任同知枢密院事;原工部尚书何执中任尚书左丞;原吏部尚书邓洵武任尚书右丞。
除了赵挺之与吴居厚之外,依旧还是蔡京一党的天下。
但是,胡衍却从皇帝特意提携赵挺之与吴居厚这两人的决定中,闻到了不一样的味道。那就是,皇帝无论多么信任蔡京,也不可能让他完完全全地掌控整个政事堂,走了之前一直想反对却又总使不上劲的许将和蔡卞外,现在又补上了这两个已经明确与蔡京不对付的重臣,而且给的位置还更加地靠前,赵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