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还是让他放下了诸多疑虑。
在黄裳的要求下,宗泽先行尝试去招安距离青州最近的昌邑县保乡会。
……
“刘会长要知道,黄帅守这次派本官前来之时就表示过,昌邑保乡会没有明显的作恶事迹,前期你们反对的盐政害民之处也俱是事实,所以他会向朝廷力保赦免你们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罪行,只是希望你们能够迷途知返,放下武器,归顺朝廷!”宗泽只身一人来到昌邑县,他的勇气与胆量也赢得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尊敬,这个县令兼帅司参议官的确有两把刷子,与那些又贪钱又胆小的地方官员明显不同。
但是尊敬归尊敬,类似这种没有任何利益保证的招安条件,经过流求人培训过的盐商刘会长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被糊弄:“宗抚参既然代表帅司来谈招安,就得有拿得出手的诚意,我们盐民性子直,就怕你们前脚招了安,后脚就来抓人抄家!”
宗泽发现,与他谈判的这位刘会长并不是粗鄙的盐工,甚至还有着贡士的身份,两人聊得多了,竟然也多有些投缘。
“宗抚参您应该知道,我们乡绅之人都极其重视子弟读书,往往都会举全族之力让他们去学习诗词,学做文章。”刘会长诚恳地说道:“因为只要族中能有子弟考得功名,一大家子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就不容易被官府欺负,不容易会被栽赃陷害,再多的苛捐杂税也不至于将我们都坑惨。而且就算最终没有考上,读过书的人,总是可以在州县本地做个里正,或者是入衙做个吏员,在士林中有了良好名声,官府多半也会给面子,真要遇到事也不会找不到门路。”
宗泽明白,这就是中国历来缙绅阶层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
缙绅最强大时形成了门阀,在没有科举的隋唐之前,他们不仅代为管理乡村民间,甚至还直接垄断了官员的举荐通道。后来的中央王朝便极力推动科举,通过中央向下派遣官员——也就是流官制,从而避免了地方割据,强化了中央王朝的控制力。
不过,流官最多只能到县衙,到县令、主簿等少数官职,然后各种押司、捕头以及乡里的里正、保长,还必须依赖于地方缙绅出任,有的地方缙绅的意见甚至能影响地方官的决策。
但是,即使是一个地方出现了豪强,此时的朝廷并不担心,因为他们会是偶然的、孤立的,不会出现跨地区的联合。因为缙绅阶层本身就十分松散,他们只关注于自身的利益,在面对少数官员的过份欺压时,往往首先选择妥协。因为他们从内心是承认这种权威,认可这种强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