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但是邓捷等人却明显听得不会相信,他小心地问道:“李员外的话虽有几分道理,但若官府就是不承认如何?”
“第二条路就在这里。”李格非微笑道,当初秦刚告诉他这一招时,他也曾听得目瞪口呆,不过仔细理解之后也觉得理在其中,“我们都是忠臣,所以攻打我们的这支官兵必然就是被贼人渗透后而控制的叛军;如果接下来明水县衙门不承认,那么明水县衙肯定就是被奸佞盘踞的窝点;要是齐州州衙不承认,那么齐州州衙就是已被乱党蒙蔽的巢穴。而我们就需要更加坚定地帮朝廷铲除奸佞、为官府清除乱党。做完了这些事后,我们还是非常热切地盼望朝廷来调查情况,只要朝廷看清真相,就一定会派人前来招安,而我们也必然是俯首受之。而到时候,清除掉奸佞乱党的那些位置,自然也就由各位家族子弟前来挑选了。”
李格非说的这番话都是秦刚为他分析的,初听之下,会觉得有点大逆不道、至少也是匪夷所思。不过,对应到此时的大宋官场,以李格非这么多年来的亲身经历细细想一想,却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
大宋的民变与匪乱,要么就是起事的人胸无大志,缺乏发展动力,最终自生自灭。其余的只要能够闹出足够动静与影响的,朝廷目前手头没有可靠的军事力量,文官又不希望让武将们去立下什么功劳,所以基本都会倾向于使用招安的手法解决。
秦刚当年在处州时,就帮着秦观、李尧去招安了苍梧山七十二寨主,大小寨主都分别给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官职、再按月发放俸禄以安抚。
至于现在还没人过来招安他们,那也只是他们目前闹的动静还不大,不过只是占了一个镇子,打败了两个营的厢军而已。
邓捷自己的心里也在飞速地理解消化着李格非的这番话,又抬起眼来与另两位家主交换着表情中的意见,的确是感觉到后一个建议实际上更具有可靠性与成功可能。
如果选择离开这里,他们将会失去绝大多数的财富,而且以大宋官场的尿性,一旦李格非与吴大隆最后被成功镇压,他们依旧还有着被别人翻旧账的可能性,到时候也难以逃脱通匪的嫌疑。而如果李格非与吴大隆坚持在这里却能够被朝廷招安的话,获得了新的官方地位的那两人,自然也不会把今天弃他们而逃的自己看成是自己人。
所以,只要选择留在这里,他们首先可以对外强调出自于最朴实的乡籍情感,这在道义上毫无瑕疵;其次他们实际上是在李吴二人身上押了赌注,但这个赌注的风险越大,最后的收获也就越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