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器滥授的话,会怎样?有义军首领称帝,滥封诸王,一口气封了上百个王,什么干王、对王、堵王、扶王都有,以至于找不到合适的字可以再封王!这样不但起不到激励手下奋勇作战以取封爵的作用,反而使得爵位泛滥到失去吸引力了——连王爵都封那么多,公侯伯子男又有什么意思?这样反而使得义军头目失去奋斗意志,带得整个义军更没斗志。
因此当吉义为了封更多手下为侯,想要先提升兄弟为公时,郝半通、山士贤、优卿、桂儿商议之后表示不可。宁肯多加节制,总比滥封的好。一个公爵也没有,好过封一百个公爵。自古以来能够得天下的皇朝,荣誉和爵位都不是乱给的。譬如“破镜重圆”故事里那位开国公,满朝排第一位的大臣,也不过封为公爵,食邑三千户,实封一千户。接着的下一个得天下的皇朝,四大功臣长孙、尉迟、房、杜四公,也都是封为公爵,食邑实封各一千三百户而已。而且他们都是坐稳天下之后才封的公爵,并非打天下的时候就封的。其中长孙公还是皇后的亲哥哥,以大功臣加外戚的身份,还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多次辞官、辞封。
那些憧憬立功就随便得封万户侯、乃至一字并肩王的人,要不就是没文化,要不就是根本不识世务的呆书生而已。真实的爵位封地,哪有那么容易得到的?哪能领地那么大、户口那么多的?当然本次乱世所持续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人口还不至于像以往每次改朝换代那样要锐减十之七八,也许将来封侯给的户数会多一些,能封几个万户侯。那也不是现在就封的。
吉义的兄弟们,尤其是山士贤,懂得政治道理,因此以身作则,不要求更高的爵位,反而谏劝大哥多加节制,不可滥封。兄弟们平日里也常向诸将讲明道理,激励诸将务实奋斗,平定天下之后得个合情合理可以长久的爵位,才是真正之福。太高的爵位,属于非分之福,不可能长久。滥封一时爽,怎奈好景不长!
因此说来,吉义许诺封连小六做子爵,已经是做这件事情所能给的最高爵位了。带了整个道的兵马主动归顺的节度使朱恒威、闰弘道、郑克庄受封侯爵;田沧海、褚龟蒙两个也是节度使但没有及早归顺,投降之后都封为伯爵而已;连小六做这件事情功劳不小,但要跟这些人并列是说不过去的,子爵是最多了。
连小六不懂这些道理,就是朴实而已,根本不想要做什么爵爷,手下有几百兵就觉得很威风了,此生心愿已足,所以对于吉义表示要封他做子爵,也没什么激动的,十分看淡。
于是吉义用连小六做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